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奔驰的寒冬将至。
奔驰凭借在中国市场获取的高销量艰难守天下背后,各类问题也在悄然滋长。随着中美 不断升级,受关税政策影响,进入年以来奔驰的利润大幅度下滑。关税再次加征的靴子落地后,BBA德系三强的座次将变,负面新闻不断的奔驰或先一步成为 中汽车行业的 输家。
(图片来自网络)
关税政策的挤压、严重下滑的利润、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身后奋起狂追的竞争对手、频繁的人事变动以及日益糟糕的品牌口碑等等问题,让曾经在华风光无限的奔驰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让奔驰“伤筋动骨”
中美 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征25%关税之后将迎来一波美产进口车型涨价潮。尽管奔驰在中国已建立合资工厂,但是由于其两大进口SUV车型均在美国工厂生产,势必会影响奔驰进口SUV车型在中国的销量。
受 拖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今年公布的1、2季度财报十分难看,各项财务指标均出现较大下滑幅度,各板块业务表现均不理想。除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销量微增外,戴姆勒卡车、商用车和公共汽车业务板块利润下降明显。
今年 季度,戴姆勒集团公布的成绩单十分黯淡。虽然共计销售80.69万辆新车,营收为亿欧元,但税前利润却只有33.3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净利润为24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相比于奥迪在年的稳健发展,奔驰成为BBA中 一家在 季利润就出现利润下滑的车企。
而戴姆勒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更让人“揪心”,其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骤降三成,成为近十年以来戴姆勒集团 的一次利润下滑。从二季度财报数据中可看出,戴姆勒集团共计销售83.3万辆新车,同比微增0.3%。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销量略有增长,第二季度亿欧元的营收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亿欧元。根据相关媒体提供的数据,戴姆勒二季度的利润表现更加凄惨,二季度的税前利润为26亿欧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7亿欧元,下滑近30%;净利润18亿欧元,与去年同期25亿欧元相比下跌近28%。
(图中数据来自盖世汽车)
负面新闻不断导致利润受损
不过,虽然奔驰官方表示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关税之战影响。但是财经网汽车频道梳理多家媒体报道后发现,第二季度利润下滑的幅度之所以如此明显,戴姆勒金融服务部分也脱不了干系。据悉,因戴姆勒持股45%的德国TollCollect卡车高速收费公司与德国联邦政府达成协议,向德国政府交纳36亿欧元结束收费仲裁程序,导致戴姆勒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大幅缩水。今年第二季度,该部门息税前利润仅有万欧元,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22亿欧元。这起事件成为戴姆勒金融板块蒙受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
(戴姆勒近年税前利润图片来自智东西)
柴油车辆在欧洲被爆出“排放门”丑闻也对营收和利润情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加上欧盟将于9月实行的新WLTP排放测试标准,还会使其在车辆交付上受到限制,导致库存增加。此外,由于美国供应商工厂发生火灾导致产能受限,以及新技术、产品研发方面的支出和汇率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息税前利润和盈利大大缩减,累计损失高达数亿欧元。
因整体业绩下降,从上半年开始,戴姆勒的股价从80美元一度跌到69.33美元。综上所述,有专业人士预计戴姆勒集团今年第三季度的利润还会继续下滑。
透过数据看市场,经过此番残酷洗礼后奔驰已经失去优势,很难在年下半年冲顶夺冠,即便是救过奔驰多次的中国市场恐怕也无法扭转乾坤。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是否预示着奔驰的“好日子“到头了?
跌跌不休戴姆勒着急“分家重组”
都说“穷则思变”,利润大幅度下滑和股价下跌迫使戴姆勒狠心将“分家”一事提上日程。继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北京时间7月27日戴姆勒集团又宣布了重组计划,欲从技术、文化和架构三方面进行重组,此次重组费用或超过亿元人民币。
据悉,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了组织架构调整事项,将在年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预计年完成。该计划中表示,准备将现在的五大部门整合为三家新公司,即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戴姆勒卡车集团和出行集团。新组织架构涉及戴姆勒在全球60多个国家多家子公司,可谓是影响巨大。
(戴姆勒 组织架构图片来自智东西)
虽然戴姆勒此举是想通过给集团瘦身的方式减轻负担、提振业绩,让各公司获得更大的商业自由和自主权,但毕竟大象转身不易,想要彻底改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老将接连离职频繁人事变动为哪般?
除此之外,奔驰(中国)今年还遭遇高层人员接连离职,两名在北京奔驰服务达十年之久的重将先后被福特“挖走”。
(原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
先是被誉为“渠道润滑剂”的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先生在北京车展当天(4月25日)宣布正式加盟福特汽车,即将出任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一职。
早在李宏鹏于年出任高级执行副总裁前,奔驰经历了多起人事动荡,不到7年时间内(-)曾有4位高管陆续离职。奔驰中国耗费8年的时间才将销售渠道混乱的问题解决,而最终帮助奔驰成功解决难题的,正是已离职的李宏鹏。至于此次李宏鹏离职的原因,财经网汽车频道援引相关媒体报道称,五年任期满后,在新一轮人事变动中对个人职务调整的不甘心或是李宏鹏转投福特(中国)的原因之一。
(原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毛京波)
同年6月份,汽车圈“铁娘子”毛京波女士突然宣布卸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后(负责SMART/AMG/V级车及Vito销售工作),紧接着便转战林肯,成为新一任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深谙车企如何在中国市场中求生存的毛京波女士能如此迅速的找到新东家,虽然猎头“挖角”占去一部分原因,但也不排除与奔驰全球战略调整一事有关,选择离开奔驰是为了更好的个人职业规划,大施拳脚的机会更多。再加上她与李宏鹏是常年的合作伙伴,老搭档再次联手亦有助于福特体系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推进。
李宏鹏和毛京波已相继离职选择去拯救“新东家”,而现如今奔驰的前景并不明朗,处在水火之中的奔驰谁来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更加准确的说,继任者能否拿出魄力迅速带领奔驰走出眼前这片阴霾,我们不得而知,唯有静观其变。毕竟继任者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角色转换。
陈疾未愈新病又来奔驰问题太多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期奔驰还被多起负面新闻缠身,从今年年初奔驰“援引达赖广告语”事件、“奔驰外籍高管子女在中国禁飞区域使用无人机 中国儿童”,再到近日以国家名义为商演人士颁发“国家精神造就者奖”等等,奔驰品牌因多次在华犯下“低级”错误深陷舆论漩涡。
(图片来自车质网)
不仅如此,关于奔驰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数不胜数,奔驰旗下C级、E级、轿车及SUV车型GLC等热销车型热销车型频频被爆出各类质量问题,财经网汽车频道曾报道过多起因质量和售后服务引发的奔驰车主维权事件,如奔驰E级“轮胎门”、“异味门”;C级轿“异响门”;GLC“拖档门”、“减震器断裂门”等。不仅是国产车型质量较差,奔驰进口车型也多次遭到投诉,超豪华车型迈巴赫S也因自燃事件进入投诉榜单。
根据本网站之前的报道,在JDPower公布的年车辆可靠性报告里,BBA德系三强阵营中奔驰的故障率已经高于平均水平;在国内某知名网站公布的新车质量报告中,奔驰品牌新车故障数达个;在第三方投诉平台提供的相关数据中,今年1-7月份,奔驰品牌共发生宗用户投诉案例,投诉依旧集中在轮胎、发动机故障、变速箱异响、顿挫、车内异味、行驶中熄火、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上,奔驰新款、老款车型均有涉及。奔驰多年积攒下来的良好品牌形象已被不断上升的投诉率破坏。
失败的危机公关甘当“鸵鸟”
然而当问题出现后,“拒不认错”通常是奔驰的 选择,缺少诚意的“道歉”则是在暴风雨袭来后,奔驰为减少不利于其品牌发展的负面影响才被迫发声。
面对众多消费者的不满,奔驰不仅没有体现出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应有的担当,其解决问题的做法竟是多次上演“罗生门”,无视消费者的利益,让很多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消费者无处维权。不作为的态度让奔驰彻底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随着多起维权事件不断发酵,必将导致奔驰品牌口碑急转而下,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长久发展设阻。
结语: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奔驰的寒冬将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