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加用户:BigAceOnTheTrack
谨以此文献给陪伴我一年的奔驰WE,希望它能和下一位车主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非常非常喜欢这台车,所以只得尽我所能,在此文中表达出「尽可能客观的主观评价」。
设计审美与配置级规格
「猫眼」大灯的奔驰车有很多,比如CCL级、CCLK级、前期款的RSL级和R级——当然,最出名的、被冠以「四眼猫」之名的,当属W和W这两代E级。
其中,W自年布鲁塞尔国际车展首发以来,一直卖到年。彼时奔驰设计审美的风向标——S级早已在走大气磅礴的路线,而「猫眼」大灯和与之相匹配的优雅柔美造型是W时代的产物,自然地,W就成为了最后的「四眼猫」。
我的W是年出厂的E,搭载3.0L排量的M型V6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9型7速A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拥有kW峰值功率、在-rpm之间可以输出N·m峰值扭矩。国内市场的年型E级产品线共有5个配置级,囊括1.8L4机械增压和2.5、3.0、3.5V6自然吸气共4种动力总成规格,指导价则定在49.8-74.8万;这台E时尚型是指导价61.8万元的次顶配。
时至今日,「猫眼」大灯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被奉为奔驰最经典设计之一的手笔;而W为用户带来的优秀设计并不止于「猫眼」。它是全球首款搭载全景天窗的轿车,整个穹顶由大面积的黑色隔热玻璃构成,将带有电动遮阳帘的两片式天窗呈现在车内。从车外视角来看,由于车顶是全黑色,因此选择银色、香槟金或白色的漆面,就能实现高对比度双色车身的效果,让整台车显得更有精气神儿。
我原本也想多开一段时间,琢磨着改一个全白车身;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北京的天气刚回暖到适合贴改色膜的温度,我就已经在为这台W寻找下家了。因此,一直到卖车那天,车还是黑的。腾出指标换来的D3A8L,也是黑的。
另一个来自W的经典设计,则是充满柔美曲线与环抱氛围的内饰。从中控一直延伸到两侧门板末端的大圆弧曲线始于W,在如今的W/V上也得到百分百的传承。米色蒙皮辅以褐色木饰,散发出带着甜味的木香,而非劣质工业用胶的臭气;用手触之,所及之处几乎皆为软质材料。整套内饰呈现出多重感官维度的高级感,色香味俱全。
奔驰为这台次顶配的E级加入了若干附加配置,比如前后排座椅加热、4分区自动空调、6碟CD、主副驾驶座椅记忆、后排侧窗和后挡风遮阳帘,等等。对于15年前的行政级轿车而言,这样的配置可谓足量。
静态产品力表现
以今天的评价标准,这台E的前排静态表现仍然不俗。其电调方向盘和电调座椅提供了相当足量的调节自由度,坐在主驾座椅,我可以轻松找到习惯的驾驶姿势,同时随手触及主驾相关的中控人机交互界面,全实体按键的面板对盲操甚是友好。这张座椅的填充物较硬,下陷感不足;但好在模型设计合理,支撑全面,坐垫够长、膝点可调、靠背的侧翼也足够宽(本人身高1.75m)。
来到后排,在同时期的E系Li和C6A6L这两个长轴距对手的映衬下,全球供应标准轴距的W拿出了堪称逼仄的后排纵深空间——这还是在偏陡的后排靠背角度让出一定空间的前提下;与此同时,坐垫的长度也略显不足,大弧线车顶造型更使得头部空间较为局促。整个后排的静态乘坐感受只能说远不如今天的中型轿车,单论空间甚至不及今天的紧凑级水平。
动态产品力表现
接着说动态层面的主观感受。收回这台车时,它的总里程已达到13.5万公里,好在第一任车主使用颇为爱惜,店保记录齐全,只进行城市通勤,减振器状态颇佳,车下也并未出现任何的跑冒滴漏。
M大排自吸发动机的出力体感,是最得我心的。这种主观感受并不能单纯用账面零百数据来形容——如果以我并不算好的表达能力去类比,小排涡轮就像「窜天猴儿」,涡轮一介入就能立刻冲起来,但窜着窜着就没了,给人的感觉不够安定;而大排自吸就好比「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种澎湃且厚重的出力体感,动力随着转速的提高源源不断地输出,给人安稳的高级感。哪怕如今的小排涡轮能通过MHEV来改善涡轮迟滞,但在长时间的持续动力输出中,来自多缸机的那份「从容」,恐怕也只有EQS之类不在标定中凸显零转峰扭特性的电车才能实现部分替代。
这台车的油门踏板行程颇为线性,完全可以做到「踩多少给多少」,拥堵期间使用油门控制车速也可以轻松做到平顺行驶。制动系统实现了线控(官方称为SBC系统),在前进挡和倒车挡停稳后深踩制动踏板即可触发Auto-Hold,在当年可谓十分新奇。
W的行驶质感也达到了行政车应有的水准,其面对大小路面震动的过滤和隔绝表现超出了我对一部15岁老车的预期,余振抑制也相当出色,一次弹跳能解决便不来第二次;如今的V则过分强调柔韧感,过软的阻尼开之似大船,面对常见的减速带也不免拖泥带水,给我的主观感受反而不及干脆利落的W。
但在驾驶过程中,W也不免时刻暴露出来自时代的局限性——.9变速箱虽说换挡动作平顺、响应也不算脱节,但执行换挡动作本身的速度略有拖拍。液压助力的转向手感只有一个字「沉」,别说倒车揉库,就是行驶中的回正力矩也小得可怜,阻尼也是全域的重,两者更不用再提什么趁手的线性变化。那些年你坐过的虎头蝴蝶们风韵犹存,想感受「沉甸甸的老大奔」不必折腾,大可直接买一台车况好的W,包你满意。
听觉品质上,虽然这台E并未搭载什么贴牌音响(哈曼卡顿没选配),但其低频单元本身尺寸足够,能够营造相当足量的低频下潜;高频部分的表现力则略显不足,不过就原厂音响而言诚意已是足够,比起「听个响」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随着15年的材料寿命衰减,这台车的风噪抑制表现较差,轮胎未配备原厂型号也不便谈,总之其隔音静谧性表现相较新车状态差得甚远,基本无法评价。但有一说一,M在低转速下几乎无声、极其安静,转速拉高的音色居然令人热血沸腾,根本不像行政级该有的声浪,第一次踩下去我竟以为自己在开什么性能车。这真是买车之前未曾料到的惊喜,想要安静舒适就挂在舒适模式听音响,想要激情澎湃就切入运动模式拉高转速,一台车两套听觉氛围,搭配驾驶者不同的心情。
多次谈到V6带来的主观感受,事实上无论运转质感还是声浪,都需要切身感受才可真正领会。身为00后,无比幸运地出生在这个乘用车动力总成选择最为丰富的时代——上可买老旧燃油大排自吸,下能玩纯电增程混合动力。新车还新,大可慢慢去玩;而随着排放标准的逐年收紧,抓紧开遍一台又一台大排量老车才是重中之重。
收车Tips
属于W的时代早已远去,如今只有旧车可供选择,但W保有量大、配置级丰富,市面上有不少款型存在,特提供一些收车Tips供参考。同为「大后超」,这猫眼大奔不比锐志香吗?
一、E基本上全系不搭载AIRmatic空气减振,因此是体验高配W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奔驰的气减懂的都懂);
二、M发动机有着平衡轴过度磨损的通病,一定概率会连带凸轮轴调节器的故障(我的车不幸中招,买后已整备修理),这一通病在年之后出厂的车型上得以改善;
三、末代W(款)E个性运动版既改善了平衡轴磨损问题,又配备更具运动风格的外露双边排气,还换装了W同款UI的新版车机,支持原厂蓝牙音乐,是E车型中最省心的一款。但这一款型保有量少、价格偏高,孰轻孰重自行拿捏。
尾巴——送别小记
W代「四眼猫」E级,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梅赛德斯-奔驰。
爱四眼猫,起始于颜值,折服于内涵。
对四眼猫的夸赞,我已无法给出再多:大气/精巧、阳刚/柔美、端庄/灵动、平顺/热烈……这些看似冲突的形容词,总能在四眼猫身上,形成一种奇妙而协调的共存。
在同级,它比E60更精致、比C6更时尚、比XV40更豪华。而就算面对同门大哥W,四眼猫也是更精美、更耐看的那一位。
我不断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试图说服自己,玩车人嘛,换车如喝水。结果只让心情更加惆怅。
这世上有很多车,是你送走了不会多看一眼的;但四眼猫碰巧是那种,离别之后,会让你彻夜难眠的车。
总有一天,我会再买一台W好好珍藏的。也许它会是E55或E63,但它必是一部银色的车,有着米色的内饰,里面散发着甜甜的、木香般的气息。
一整天沉浸于过户和车企活动的忙碌中,直到驾车回家的路上才放松下来。路过大黄庄桥,隐约听到路旁小院子里有人在玩露天KTV。
——如今肃杀的城市里,似乎很久没有听到当街一展歌喉的人了。
于是我降下车窗。仔细听来,老兄唱的是朴树的《那些花儿》,音准不错。
我很久没听过《那些花儿》了。上次细品此曲,是在一部视频的BGM。视频的作者是一位梁姓老友,他用来献给离他而去的爱车们。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9.2,四眼猫W完成过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752.html